首页 > 高考资讯

少数民族高考和汉族高考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4-11-19 22:34:41 | 笃行高考网

今天笃行高考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少数民族高考和汉族高考有什么区别?,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少数民族高考和汉族高考有什么区别?

少数民族高考和汉族高考有什么区别?

1、 学习不同

民考民:高中学本民族语言,汉语,数学加上文、理科。

民考汉:高中学习内容与内地无异,考全国二卷。

双语班:学习中考英语的民考民,高考不加分。

2、 高考加分不同

民考民:少数民族以本民族语言参加高考,高考不加分。

民考汉:少数民族以汉语参加高考,加分。

双语班:高考不加分。

严查作弊:

1、严查“高考移民”严查考试作弊

据悉,今年将严查利用来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疆参加普通高考的政策,通过非正常户口学籍迁移、户籍学籍造假、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等手段获取高考资格的“高考移民”行为,全力维护各族考生合法权益。

对在高考中凡存在组织作弊、买卖作弊设备、买卖考题、替考等作弊以及帮助作弊行为,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等追究法律责任。

2、呵护残疾考生

同时,对于2016年已取得普通高考报名资格的残疾人考生,自治区招办要求各地考试招生机构将会根据残疾考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合理便利服务。

少数民族高考和汉族高考有什么区别?

哪些省取消了民族加分?

福建省教育厅宣布,从2026年起,取消少数民族考生的高考加分政策。这一决定是在《福建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中明确的。加分政策的调整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考生和台湾省籍考生(含台湾户籍考生)的加分分值从2021年起从10分调整为5分,适用范围为所有高校投档时;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分值从2021年起从10分调整为5分,适用对象限定为全省19个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高山(享受高山补贴)和无桥梁、海堤与大陆相连的海岛等少数民族考生。具体实施上,2021年至2023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可用于所有高校投档;2024年至2025年,仅限于省属高校投档时使用;2026年起,该加分政策将取消。
除福建外,其他省份也纷纷调整或取消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安徽省自2022年起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此前在2020年9月,该省发布了相关高考加分政策调整。安徽的政策调整包括取消两项地方性加分项目,其中之一便是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对于2020、2021年符合加分条件的高考考生,仍保留加分资格,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安徽省省属高校招生。
江西省在2019年12月印发的《江西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的实施方案》中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实行3年过渡期,即2020-2022年加分分值不变,自2023年开始不再加分。
辽宁省在2020年1月发布的《辽宁省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实施方案》中,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进行了调整。自2023年起,喀左、阜新、新宾、清原、凤城、岫岩、宽甸、北镇、本溪、桓仁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4分投档,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从2026年高考起,取消该项高考加分政策。
天津市自2023年起将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照顾调整为优先录取。具体而言,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被本市属高校录取。
山东省自2017年起已取消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此外,湖南、广西、海南、贵州等多个省份也对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进行规范,缩减加分分值或实行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年限三重认定。
取消少数民族加分的原因主要在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孩子能够接受到与其他汉族学生相同的教育。因此,仅仅因为民族不同而享受高考加分政策,显得不再公平。此外,加分政策也容易被滥用,如通过更改民族成分来获取加分,进一步损害了高考的公平性。未来,随着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逐步减少甚至取消少数民族加分,将是新的教育公平方向。

少数民族高考和汉族高考有什么区别?

户籍和学籍不一致的后果

笃行高考网(https://www.380861.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户籍和学籍不一致的后果的相关内容。

户籍和学籍不一致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等多方面不便。具体如下:

1、教育资源分配受限:在学籍与户籍不一致的情况下,学生无法享受到学籍所在地学校提供的特定教育资源或优惠政策。不一致影响学生的升学选择,部分学校或地区对户籍有特定要求。

2、社保服务受影响:社保服务通常与户籍所在地紧密相关。学生的户籍与学籍不一致,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保服务时会遇到障碍。 笃行高考网

3、就业与居住难题:单位或雇主倾向于招聘具有当地户籍的求职者。户籍与学籍不一致的学生在就业时会面临一定的限制。在办理居住证等手续时,学生需要提供学籍所在地的相关证明文件,增加了办理难度和成本。

4、其他生活问题:户籍与学籍不一致还带来其他生活问题。购买房产时,城市对购房者的户籍有特定要求;办理落户手续时,需提供学籍所在地的相关证明文件。

户籍和学籍不一致对升学考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报名与资格审核:根据教育部规定,高考报名需要在户籍所在地进行。户籍和学籍不一致的学生需要在高考报名时特别注意。不同省市对于户籍和学籍不一致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学生需密切关注当地教育考试院或相关部门的通知和要求。

2、录取政策差异:高校或专业对考生的户籍有特定要求。高校优先录取本地户籍的考生,对特定地区的考生提供优惠政策。户籍和学籍不一致的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需要特别注意目标院校的录取政策。

3、考试与报考限制:中考和高考等大型考试,考生需要在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户籍和学籍不一致,学生需要在考试前进行转考或申请异地考试。

4、教育资源分配:学籍所在地是学校管理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依据。户籍和学籍不一致,学生无法享受到学籍所在地学校提供的特定教育资源或优惠政策。

户籍和学籍对子女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如下:

1、入学政策与学区划分:根据相关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应免试入学,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保障他们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户籍对子女的入学政策和学区划分具有直接影响。

2、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资源不是完全均衡分布。户籍对子女能否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3、政策优惠:地区出台针对本地户籍学生的升学优惠政策,如加分政策、优先录取政策等。旨在鼓励本地学生就近入学,减轻城市教育资源压力。

4、社会融入:户籍和学籍影响子女的教育资源和升学机会,对社会融入和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在户籍所在地就读的学生更容易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环境,建立稳定的社交圈子和人际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以上就是笃行高考网整理的少数民族高考和汉族高考有什么区别?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笃行高考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笃行高考网:www.380861.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少数民族高考和汉族高考有什么区别?”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